隨兵工廠落腳臺灣 李富城靠氣象翻轉人生

08月 18, 2021 人物故事:李富城

文/黃麗華

遷臺路線:山東→湖南→河南→廣東→貴州→湖北武昌→南京→上海→奉化→寧波→臺灣

他是大家熟悉的「氣象伯伯」李富城,祖籍山東武城,1935年(民24)於河南孝義大王溝的窯洞出生。1949年(民38)全家遇上貴人來到台灣,落腳四四南村。他考取空軍官校氣象正科班,退伍後發展氣象專長,成為家喻戶曉的電視主播。談到老家,李富城說,離開大陸之前,從未去過,這是緣自一段故事。

 

「氣象神算」李富城,有段逃難12年的人生,最終落腳台灣。

 

家族與兵工廠的遷徙

李富城的父親李寶珍是有名的製槍高手,他說,父親在軍閥時期可是很搶手的人物,經常受邀到全國各地教導如何製造槍炮,李富城說:「爸爸大概四年才會回家一次,所以家裡的兄弟年紀都是相差四歲。」但李富城卻不是在老家出生,「我媽媽被奶奶刁難與毆打,原本萬念俱灰要投河自盡,在水塘中被鄰居拉了回來,大表舅連夜把母親和哥哥們送到河南鞏縣找爸爸,我是隔年在河南出生的。」

 

1937年(民26)對日抗戰開始,政府統整各省槍炮製造局,列冊編號各兵工廠,兵工廠也隨著戰局開始西遷。一開始,父親李寶珍先跟著第十一兵工廠(四十四兵工廠的前身)預備前往廣西,結果在漢陽被朋友留了下來;念過洋學堂,裹小腳的母親馬振英,為了一家團圓,只好帶著三個兒子,兩手各牽一個,背上揹著一個,展開千里尋夫的旅程,直到1939年(民28)春天,一家五口才在湖南團聚,但逃難的日子才正要開始。

 

抗戰期間,李富城一家隨著兵工廠的遷徙,一路來到貴陽,期間他們到過長沙與湖南沱江旁的小煙西。小煙西有很多天然的山洞,兵工廠就設在山洞內,員工則住在半山腰的公家宿舍,李富城還記得,「山下就是墳場,晚上還可以看到藍色的鬼火(燐火)飛揚,當時年紀小,完全不怕,只覺得很新鮮。」後來父親被四十一廠延攬,全家就跟著遷到廣東,再隨廠遷到貴州桐梓,一待就是五年,這五年,對李家來說,算是比較安穩的一段日子。

 

李富城七十年後,舊地重遊,童年記憶中的平房已被高樓大廈取代,但原本的醫院還在,他說,當年外科醫生進行切除盲腸手術可是地方上的大事,除此之外,他還記得當地有補碗與剔牙蟲的特殊行業。  李富城對當時屬於戰略公路的川黔公路特別有感,公路經過的「桐梓」是黔北門戶,公路還會途經著名景點婁山關,此外,七十二道拐與吊死岩等也是山路間蜿蜒的驚悚路段,他對這條公路至今還印象鮮明。

 

1945年(民34)抗戰勝利後,政府突然對聚集西南半壁的兵工廠員工發出「就地遣散」的行政命令,當時的作法,李富城說:「政府直接給一筆錢,也不管員工死活,任其自謀生路。」

1946年(民35),貴陽相館一家八口的全家福,右起二哥李富臣、李富城、爸爸李寶珍、大哥李富森(站立者)、

前為大妹李富榮、媽媽馬振英抱著小妹李富貴、最左為小弟李富山。圖/李富城提供

 

返家路程難上加難

兵工廠解散後,李家想從西南回東北老家,卻困難至極,他們必須先到湖南,當時,從湖南到廣西的公路上塞滿返鄉人潮,李富城說,「剛好我大哥認得一位兵團修車場的廠長,大哥就情商他把自己、爸爸與舅舅納入技工隊,讓全家能跟著兵團往北走。」

 

只是,計畫趕不上變化,隨著國共內戰火熱,國家動盪不安,他們走走停停,到達湖北省武昌時,他們就知道局勢已定,再也無法前進了,終究無法再回到山東老家。

1957年(民46)官校受訓的李富城(穿著軍服者),前排中是1949年(民38)杭州出生的弟弟李富海,

李家從一家八口變成一家九口。 圖/李富城提供

 

逃難長達十二年 白鹽換黃金

逃難過程非常辛苦,他們住過機場的機棚,又翻越雪峰山到了玉屏與衡陽,再搭火車去武昌。李富城說,當時有家眷的員工們都帶了一塊四川自流井的井鹽,井鹽的樣子像白玉。這些鹽,到了缺鹽的玉屏,一斤鹽就可以換一錢金子,但父親捨不得換;到了武昌,鹽巴丟在上都沒人撿,錯失了賺錢的好機會。他們在武昌黃鶴樓附近搭帳蓬住了三個月,等接獲命令後才搭乘登陸艇到南京的浦口,再轉到上海,暫住江灣亞運體育場看台下的房間。六個月後又轉到杭州,在南星橋的一座廟宇租了一間客房。

 

當時為了補貼家用,十來歲的李富城到火車站賣甘蔗、紅蘿蔔,也兜售媽媽做的葱油餅給客人,他說從車上乘客多寡,就可以猜測戰局吃緊的程度。李富城說:「當局勢一緊張,車站裡就像印度人爭相擠上火車的景象,不只車廂走道擠滿人,行李架上也有人爬上去,車頂也趴著人,連車子下方的架子,也擺上木板鑽進去,只要有空隙就有人填入。車站內到處可見流亡學生,男生怕被抓去當兵,女生則是央求男友帶她離開,現場很混亂,卻看得到各種人生故事。」 

 

不料一年半後,汽車廠要移動,廠方宣布只留單身員工,有家眷的員工們自行想辦法。廠長還好心地留下兩台車與一些器材裝備,還有三支槍與七百發子彈,給他們自保用。

 

帶眷員工們商量著要去那裡,大家各有意見。李富城說,他們當中,有人是潛伏的共產黨,遊說爸爸留下來,但兩位哥哥都不信任共產黨,堅持要走,媽媽則認為要走就全家一起走,還請寺廟方丈卜了一卦,卦象顯示此去飄洋過海,一路有貴人相助,可以安心,更交代爸爸要全家團圓,不能分開,全家就決定跟著國民政府軍一起走。

 

李富城母親馬振英(右)與大妹李富榮合影。圖/李富城提供

 

加入新生命 落居臺灣

兩台車載著人、槍與器材往西行,要趕在錢塘江大橋被炸毀之前離開。他們途中還遇到兩位脫隊的長官帶槍加入,也碰過土八路喬裝農民想騙取器材,幸好被識破。就這樣,一路有驚無險的到了奉化,再住進寧波的城隍廟,兩天後媽媽與舅媽各生了一個男孩,李家的第九口報到。

 

大夥人好不容易到達聯勤司令部報到,沒想到請求支援的結果,對方一聽總人馬有 37人,馬上被拒絕。所幸,情勢有了轉折,李富城說:「一位駐杭州四級保養廠的上校,一聽我們有器材,馬上同意接收,當晚1949年(民38)5月3日我們這一批人就在寧波坐上101號登陸艇,經過一天一夜,就在雨中到了臺灣基隆港,一家人總算是結束長達12年的逃難生活。」

 

船停靠基隆港之前,還發生了一段小插曲,當船抵達基隆港外海,官方竟不准他們下船,要求原船開到海南島。幸好有這位四級保養廠的上校找到曾為他上司的蔣緯國,同意把這批人接收到豐原部隊,李爸爸也就被安排進台北四四兵工廠,一家人定居臺北四四南村,一住就是四十多年,直到改建才搬遷。

 

李富城說,遷臺初期,兵工廠每到一地,展開土地規畫與建設,都是以聚落的概念進行設計,會蓋公家宿舍、醫院、學校與電影院等,甚至連墓地都找好了,可以說是包辦了一生。因為兵工廠的工作人員加眷屬總計會達好幾千人,足以構成聚落,李富城回憶道,四四兵工廠的眷村分為四四南村、四四西村與四四東村,其中四四南村以青島人為主,四四西村多是河南人,住在那裏,大家有著共同的風俗習慣,感覺就像回到了老家。

 

李富城母親馬振英(左)與舅媽(中)、鄰居坐在四四南村的家門口聊天。 圖/李富城提供

李富城母親馬振英四四南村留影。圖/李富城提供

 

從軍之志 意外踏上氣象之路 

 

在大陸有一搭沒一搭就學的李富城,到了臺灣已經14歲,先是寄讀在興雅國小念小學五年級,數學考零分,被老師評比只有二年級程度,只好回到兵工廠子弟學校參加考試,以吊車尾考上六年級,他記得當時全班五十二位同學,只有二十六人成功升級。小學畢業後,李富城考上台北工業學校,學費要三百元,相當於爸爸一個月的薪水,媽媽只好向人借黃金給他籌辦入學。為了不想增加父母的負擔,他自己開始打工賺學費。

 

初中畢業時,爆發海軍太平艦在浙江外海遭中共魚雷艇擊沈事件,掀起「建艦復仇」運動,青年紛紛想從軍報國。李富城滿腔熱血想報考空軍官校,但報考飛官學歷要求必須高中畢業,於是他又回去念工業學校。

 

李富城取得高中文憑後,又去考軍校。但媽媽希望他去念陸軍官校,不准他當危險的飛官,剛好空軍官校氣象正科班招生,他就選擇唸氣象,沒想到就此改變了他的一生。剛進氣象正科班,李富城坦言,課堂上講的理論根本聽不懂,全是靠死記硬背下來,「直到我分發到外面氣站,實際操作後,才了解其中的奧妙,再回到學校上高級班,就能領悟了。」

 

1989年(民78)他以上校官階申請退役,到電視台擔任氣象撰稿員,為主播寫氣象播報稿,並且在電腦公司兼任業務經理。業務工作讓他過了一年夜夜笙歌的日子,最後他決定一心一意專研氣象,放棄業務工作。

躍上氣象主播臺

 

進了電視台,李富城觀察到,在電視台工作,就該爭取上螢光幕的機會。終於,他等了七年,機會到來了,當時波灣戰爭爆發,美軍要展開沙漠風暴第一次行動,他以軍事氣象專家身份接受中視主播沈春華專訪,在短短30秒內,清楚說明沙漠氣候與沙塵會如何衝擊美國戰機與戰車行動,切中要點的分析說明,把他從幕後推到幕前,如願站上螢光幕前播報氣象,他躍上螢光幕的故事,也為台灣電視氣象播報開啟新的一頁。

 

李富城得意地說,「中央氣象局花了十多年,力圖把氣象常識化的計畫都沒成功,我在一年之間就完成了,就是把深奧的氣象理論用一般人能理解的生活用語說明,讓大家聽得懂,這才是功力。」他憑藉著理論氣象與經驗判斷,好幾次「神準」預測颱風的走向,進而贏得「氣象神算」的封號。  

 

很多民眾都很佩服他的功力,儘管現在他已辭去氣象播報工作,他每天仍會看氣象預報的資料,他說:「因為還是有人會來問我!」